close

Harvey Lee透視職場七大危機

/李盈穎

二十一世紀,企業是以如此戒慎恐懼的心情在看待危機管理,個人又應如何發現職場與生涯規畫的危機,並進一步克服呢?

 
根據韋氏辭典(Weber's Dictionary)解釋:危機是一件事情的轉機與惡化的分水嶺,是決定性與關鍵性的一刻,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頭;它是一段不穩定的時間和不穩定的狀態,迫使人們必須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與處理。

 
曾是《時代》(Time)雜誌排行榜上的暢銷書《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》,將這個現象詮釋得入木三分。作者史賓賽.強森以寓言的方式,並藉由兩隻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在迷宮裡找乳酪的過程,來說明人們在面對「危機」的反應與做法。

 
故事一開始,小老鼠和小矮人開心享用著自己所擁有的乳酪,突然有一天,乳酪不見了!兩隻小老鼠馬上用最笨卻最有效的方法跑進迷宮中再找新的乳酪;兩個聰明的小矮人卻無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危機,他們待在原地分析「誰搬走了我的乳酪?」直到其中一個小矮人努力克服自己的怯懦、接受事實,才離開他的朋友重新找乳酪。

 
如果當初兩個小矮人能像小老鼠,警覺到乳酪山日漸消瘦即另覓出路,那麼也不會浪費時間、吃足苦頭。將此寓言喻今,乳酪可以是職位、薪水、成就……,所以,我們必須從一些前兆中知道個人職場與生涯規畫的危機,以確保永遠有一座乳酪山等著享用。

前兆一 

不動聲色的「企業再造」威脅

「企業再造」本指重整事業單位,但許多企業為了減少人事費用負擔,紛紛從裁員著手。日本大型企業顧問專家、危機處理高手田中辰巳在《化危機為轉機》書中指出,上班族為了透視自己與公司的將來,務必要掌握公司的人事費用負擔、勞動分配率,了解公司到底處於何種狀態。不要等到被人問起「要不要選擇提早退休?」或「要不要自立門戶?」時,才恍然大悟。

企業的裁員通常有兩種狀況:一種是業績滑落到絕望的程度,必須裁員以確保經營不露破綻的「純粹型裁員」;另一種是雖然業績滑落,但企業對於將來「感到不安與憂慮」,想順便裁員的「便車型裁員」。

要分辨兩者的不同,從停止採用畢業生或中止招聘新進人員、廢止工讀生等支援型勞動者的雇用、削減董監事或主管的報酬津貼、徵召自願退職者等來看,符合越多條件就越像「純粹型裁員」。

而「便車型裁員」則是透過無理的刺探異動意願、轉調相關單位意願、自立門戶或承包契約意願,一概不使用「解雇」字眼,而是促使員工自動退職。

田中辰巳指出,兩者裁法固然稍有不同,但都會裁同一類型員工:薪水與附加價值不相稱、硬是不肯接受轉調、難以役使的員工。

如果是「純粹型裁員」,還有兩種人很危險:

沒有其他單位肯收容,遲遲不肯離開經營不善的單位的小員工;退職後有家業可以繼承,沒有失業之虞的員工。

換成是「便車型裁員」,則另外兩種人也是危險群:

對於目前的經營體制有不平與不滿的員工,會使組織感到不安的員工;一再拒絕使用電子通訊,或個人電腦管理的舊型員工。

由此可知,上班族需要常常問自己:「以我的年齡來看,社會上對我這樣的人到底有多少需求?以我的條件而言,到人力銀行找工作,身價會有多高?」

田中辰巳建議,要拋棄「求才廣告與我無關」的心態,即使工作穩定,翻翻求才廣告、認清自己身價行情是必要的。

前兆二 

公司經營陷入膠著甚至有可能停止營運

這個徵兆有兩方面可供觀察,其一是人力資源。在公司經營亮黃燈以前,可以從員工的數量、質變化可窺見一二。首先,退職的員工人數會增加、優秀人才被獵人頭公司獵走,聰明的人也逃之夭夭。

再者,中國的華點通國際顧問首席執行官蘇珊.派蒂斯(Susan Pattis)把人分為五種:人財、人才、人材、人在、人災。

 
「人財」是指能直接帶來社會財富的人,他們創造了八%的財富;「人才」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才能的人;「人材」是指有發展和培養潛力的人,他們共帶來二%的財富;「人在」是指對企業可有可無、人在心不在的人;「人災」給企業帶來麻煩和災難,並且消耗社會財富。若辦公室只剩下最後兩種人,那麼該企業的經營很可能已陷入危機。

就營運面來看,若是公司大幅刪減福利開支、交際費、交通費,導致職場環境拮据,員工士氣下降。甚至,經辦進貨的人員會傳出,交易對象倉庫中的庫存堆積如山,此時就要及時將公司每年利潤拿出來比較,或是核對資產負債表,檢查是否週轉率不佳、應收帳款款項特多等項目。

危機管理的秘訣,就是重視『奇怪』的感覺。」田中辰巳認為,公司登記簿中的董事陣容大幅更動、公司章程一變再變,或總公司地點經常搬遷,毫無疑問,就可認定該公司亮起紅燈。

 
或者還可去查查公司名下的不動產登記簿,甚至是交易對象增加以支票付款取代現金付款,或原本月底截止的付款日卻一拖再拖,都是資金調度窘迫的證據。

 
當「怪」的感覺越來越強烈時,工作者就要知所因應,提前為自己想出路了。

前兆三
主管開始刁難你

 
一位另謀新職的某公司公共關係部蕭經理表示,在原來的公司,長官漸漸不把一些屬於她分內的重要工作給她,或者公司即將有重大事件,卻沒有讓她參與,她隨即覺得是一個職場上的警訊。不久她發現,主管常常對她語帶威脅,指稱若是由誰來做某件事,可能會更好、更快……

 
「主管一直刁難你的時候,其實是一個重要訊息。」蕭經理說,另外,像是沒有讚美只有責罵、和主管相處時覺得侷促不安、做的工作總是不脫離某個範圍,好像主管不願意讓你多學習等現象,都是職場上的危機。

一般人對於職場的變化,總是事到臨頭,抱怨多過應變;然而,有些人的做法是,隨時將履歷表放在抽屜一打開就看得到的地方,提醒自己去下一個工作前,要有什麼能力,以正確的態度面對,讓自己成為主管不可或缺的幫手。

如何把主管今天對自己的嫌棄,轉化成專業技能的補強,並增加履歷表的優勢,總比老是與同事在茶水間、吸菸室彼此抱怨來得有實際幫助。

前兆四
年齡危機

「我的人生就要這樣過嗎?」前秘書協會會長石詠琦指出,這句話是所有上班族都曾經問過自己的經典問句,然而,要回答並不容易,其中關鍵在於:是否能在人生兩個重要的危機轉折點做出正確選擇。

她表示,二十八歲至三十二歲是第一個轉捩點。二十八歲以前,一份工作若做半年即離職,老闆通常不會留人;若做十八個月到二十二個月,離職的理由多半是想做小主管卻沒如願;若做三年半,則會有老神在在,該學都學完所以離職的理由;若做五年,則可能會因旁人覺得「你待太久該離職」的壓力。

二十八到三十二歲這段期間,是上班族確定未來發展的思考時間。若三十二歲以後,仍舊每個工作有如蜻蜓點水,只待一、兩年就離開,石詠琦認為只是在浪費生命。

有幸度過第一個階段,來到三十八至四十二歲,則又是一個關卡。

三十八歲是一個別人會以四十歲來衡量生涯成績的年紀。這一段的突破,完全仰賴三十二歲以後的充電,偏偏該歲數是人生最忙亂的時期,家庭、貸款、事業……,若因此斷了學習之路、沒有進修,後面的路也很難平步青雲。

四十五歲是生涯的結束,以後或許會有第二事業生涯,但也不太可能會達到高峰。

為上千人做過職場規畫的石詠琦分析:「中年、中階、中產,是三個最容易死的三中』(three deadly middle)。」

石詠琦建議,這個社會上唯有「至大」或「極小」,才有生存利基,「中」不值錢。所以,中年不可怕,可怕的是觀念不改變,彎不下腰學新東西。「中」的概念就是不上不下,必須突破,才跟得上這個時代。

前兆五
無法勝任業務轉型

「職場上要培養有價值、並能販賣的專業能力。」致遠管理顧問專案經理陳裕棋指出,他看過太多公司經營的辛酸,以台灣企業平均十三.六年的生命週期而言,要在一個公司待到退休是不可能。將來的情況是,即使公司器重你,公司也不一定能撐很久,所以上班族要會趨吉避凶。

 
趨吉指的是,不只把工作當成工作,而是要當成事業,以經營利潤中心的心態來經營,在這之間,投入和認同會有很大不同;避凶則是至少有第二專長、英語能力、廣結人脈,與不斷學習的準備。

 
陳裕棋的結論是,未來一人公司會越來越多,若有獨特的專業能力,就能隨時創業,自己成立一個小而美的公司

四人力銀行人才派遣部經理吳麗雪也說,人力派遣將成為一個趨勢。台灣現在五百人以上的企業,每四家就有一家使用派遣人力。非官方統計,派遣人力比率約二%。好比中國信託七千位員工之中,就有一千名是派遣員工,大企業想要有小企業的彈性,就靠這個方法。

一般人總認為:「我要穩定、確定我的未來,一定要有一個定期的契約。」但個人若是能接受未來的轉變,在能力無法勝任的同時,擁有經營「職場品牌」的心態,也能將危機翻成轉機。

職場品牌其實就是,不管你處在什麼狀態,永遠有人願意幫忙推薦工作。而維持職場品牌的秘訣很簡單:永遠做好準備、永遠保持熱忱、積極主動態度、做一個職場的發光體。

前兆六
被其他解決方案取代自己的角色

「年輕人一個人吃飽全家飽,常常覺得自己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。」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理事吳炳耀指出,這是輕忽危機的開始。在這快速變動的時代裡,或許一個流程製程改變,公司就不再需要你的技能;或者某個工作,只要用電腦和系統來解決,其實你的飯碗就不見了。

一位女兒在航空公司服務的陳媽媽就憂心表示,當年能考進航空公司給家族帶來很大的面子,而且女兒一服務就是十年。

豈料最近女兒向她透露,近來很多工作電腦都能處理,而過去幾年這個工作安定,竟讓她沒有危機意識,要去學習一般電腦技能。「她跟我說,現在就算要去當秘書,也不會有人要她。」陳媽媽表示,她搞不清楚,為何這個社會不知不覺淘汰了她的女兒?

吳炳耀認為,回學校再進修,是個人在職場上保持危機意識的方法之一。他並強調,在學校不要只念自己專長的科目,跟著班上各式各樣的人學習,這些人或者是老闆、夥計,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想法,而且課程上大家都是平等的,人家會的你不會,才會有危機感,有危機感才會想準備。

三福氣體人力資源處副理吳昭德則建議,常常把自己放在就業市場裡比較自己的行情,就像賣豬肉秤斤兩,看自己在什麼地位,並且維持敏感的嗅覺,留意主動來挖角的資訊。

在外商公司服務的業務林副總指出,他與獵人頭公司保持的關係和一般人不同,他總是記得在平常送小禮物,與對方保持良好關係。

從這個小動作,他清楚知道市場上對於該職務的需求量,再調整自己的價碼,符合市場供需。這使得他不論外在環境是否有取代自己的角色,都能在職場上游刃有餘。

前兆七
懷疑自己為什麼要工作

這可說是職場上最重要、最有意義的危機感覺。「要從生命的長度來看工作價值,而非職場。」四人力銀行總經理楊基寬表示,蓋洛普調查指出,一百個人裡面,有七十五個人不喜歡他的工作。上班族最大的問題是:「認為最好的工作是下一個,而不是把手邊的壞工作做好。」

楊基寬認為,工作只是人生的一環,即使上天讓每個人錢賺很多、事業一帆風順,仍會有人不滿足。一四人力銀行前一陣子調查科技從業人員的心情如何,結果是「四低一高」,收入、生活滿意度、熱情、信心都很低,而有八二%的人想換工作。

楊基寬舉去年冬季奧運,女子花式滑冰選手關穎珊在長曲決賽中滑倒為例,這個跌倒讓她再練四年。失敗,是老天爺在拉衣角,提醒我們還有沒學完的事,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他也引用泰瑞莎修女的話,「沒有愛的工作是勞役」,人生的焦距,不是只在物質滿足,而是心靈的追求。楊基寬說,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價值,表示危機感產生了,但換個角度看,也表示有了新的方向。

楊基寬建議,過去,或許我們檢討別人的時間多於反省自己的時間,然而,想要超越自己,找到自己的價值,可以學學電影「美麗境界」裡那個天才數學家約翰.奈許的態度:對一切事物保持無知,永遠有熱情。

七個職場上的危機,不一定人人都有,危機也常常以交錯輪替的方式,在生活中一再上演。如要下一帖萬靈丹,恐怕就屬「居安思危」四個字,最能在這個無常的時代,成為上班族真實的救贖了。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糯米腸 的頭像
    糯米腸

    ~※糯米包大腸※~的冏冏部落格~

    糯米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